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教师简介 正文

吴宏安

作者:时间:2025-01-06点击数:

基本信息:

姓名:吴宏安

籍贯:安徽省枞阳县

出生年月:1981.03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职称:研究员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西路28号

电子邮件:wuha@casm.ac.cn


科研简历:

   吴宏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高精度地表形变监测理论、技术和应用研究。提出了全散射体(FS)InSAR技术,有效解决了国际上PS-InSAR、DS-InSAR等技术面临的大气效应干扰难题,大幅提高了低相干地区地表形变监测精度和密度作为核心技术人员之一,参与研制了高性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InSAR地表形变监测软件GDEMSIInSAR超算平台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京津冀、江苏全省、浙江省平原地区、内蒙古新井煤矿、东营油田等全国20个省市区、超100万平方公里的地面沉降、采空区塌陷、山体滑坡、重要基础设施等形变监测和地灾隐患识别,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专题、863项目专题等1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参与编制测绘行业标准2项,获自然资源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北京市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应急物资装备与技术创新领域推荐新锐科技成果等奖项


教育经历:

2006.09-2009.07  博士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雷达干涉测量方向)

2003.09-2006.06  硕士  南京师范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遥感方向)

1999.09-2003.06  学士  安徽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


研究方向:

卫星InSAR高精度地表形变监测技术和应用


代表性论文:

1. Hong’an WuYonghong Zhang, Yonghui Kang, Jujie Wei, et al. SAR interferometry on full scatterers: Mapping ground deformation with ultra-high density from space,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024, 302, 113965. (IF: 11.1)

2. Ying Liu, Hongan Wu*, Yonghong Zhang, Zhong Lu, Yonghui Kang, Jujie Wei. 3D automatic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for phase unwrapping errors in time series SAR interferometry. 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2025, 220, 232-245. (IF: 10.6)

3. 吴宏安;张永红;康永辉;魏钜杰;刘莹;李柏鹏.利用FS-InSAR技术精细监测内蒙古新井露天矿地表形变.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4, 49 (03): 389-399.

4. Zhang Yonghong, Wu Hong'an, Li Mingju, Kang Yonghui, Lu Zhong. Investigating Ground Subsidence and the Causes Over the Whole Jiangsu Province, China Using Sentinel-1 SAR Data. Remote Sensing, 2021, 13, 179.

5. Hong’an Wu, Yonghong Zhang, Yonghui Kang, Zhong Lu and Xia Cheng. A New Automatic Selection of Optimum Interferometric Image Pairs in time Series SAR Interferometry. Remote Sensing Letters. 2019, 10(11): 1105–1112.

6. 吴宏安, 张永红, 康永辉, 郭 明. 一种面向时间序列InSAR的不连通子网快速连接方法. 测绘学报, 2016,45(10): 1192-1199.  

7. 吴宏安, 张永红, 陈晓勇, Lu Zhong, 都洁, 孙中惠, 孙广通. 基于小基线DInSAR技术监测太原市2003~2009年地表形变场. 地球物理学报, 2011, 54 (3): 673-680.

8. 吴宏安, 汤益先, 张红, 王超. 基于ALOS / PALSAR轨道参数的干涉平地效应消除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0, 35 (1): 92-96.

9. Hong’an Wu, Hong Zhang, Chao Wang, Yixian Tang, Tao Wu. A high resolution InSAR topographic height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in rugged terrain based on SRTM DEM.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09, 13(1): 145-151.

10. 吴宏安, 蒋建军, 周杰, 张海龙, 张丽, 艾莉. 西安城市扩张及其驱动力分析. 地理学报, 2005, 60(1):143-150.(被引: 420次)


代表性专利:

1. 吴宏安,张永红,康永辉,魏钜杰. 一种全散射体FS-InSAR方法及系统. 专利号:ZL 202210489978.3

2. 吴宏安,刘青豪,张永红,康永辉,魏钜杰. 基于InSAR形变信息的疑似地灾隐患区自动提取方法及系统. 专利号:ZL 202111199847.3

3. 吴宏安,张永红. 一种面向时间序列InSAR的不连续子网连接方法及装置.专利号:ZL201410410540.7

4. 吴宏安,张永红,金姗姗,段敏燕. 一种对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高程校准方法及装置. 专利号:ZL2012 10332550.4

5. 张永红,吴宏安,康永辉. 时间序列InSAR最佳干涉像对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专利号:ZL201810417761.5

6. 张永红,吴宏安,康永辉. 大区域InSAR形变结果的自动化平差及镶嵌方法.专利号:ZL 201610154331.X

7. 张永红,吴宏安,张继贤,燕琴. 基于多项式反演模型的时间序列InSAR形变监测方法及装置. 专利号:ZL 201210073117.3

8. 张永红,祝传广,吴宏安,刘晓龙. 一种提取地面人工建/构筑物高度的方法及装置. 专利号:ZL 201310243103.6

9. 张永红,魏钜杰郭庆华吴宏安康永辉. 一种融合1D-CNNBiLSTM神经网络的时序InSAR高相干点提取方法. 专利号:ZL202010544882.3


科研项目:

1. 2023-202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域复杂地形滑坡隐患形变时序InSAR精细监测,主持

2. 2022-2024: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多粒度分布式InSAR并行计算处理技术,主持

3. 2018-2022: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城镇基础设施与建筑安全监测评估系统,主持

4. 2014-2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融合稳定点目标和分布式目标的时间序列InSAR 监测大区域地面沉降研究,主持

5. 2011-2014863项目子课题,大区域低相干地区的地表形变DInSAR反演,主持

6. 2022-2023: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项目,重要基础设施星地InSAR联合形变监测研究,主持

7. 2020.1-12:自然资源部项目,2020年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地理国情监测-地面沉降监测,主持

8. 2020-2021:江苏省自然资源厅项目,江苏省InSAR地面沉降监测(2020)及2016-2020年全省沉降特征分析,主持

9. 2018-2019:河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项目,角反射器制作与布设方案设计,主持

10. 2017-2018: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项目,2015-2016年杭州地区基于InSAR的地面沉降数据处理,主持


获得奖励:

1. 吴宏安(1/4),全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FS-InSAR)技术,2024年度安全应急物资装备与技术领域推荐新锐科技成果

2. 吴宏安(1/1),2024年度安全应急装备与技术创新卓越工程师

3. 吴宏安(3/10),全国地表形变InSAR高精度智能快速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2023年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4. 吴宏安(8/15),全球空间基准构建和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2021年度测绘科学技术一等奖

5. 吴宏安(3/15),大区域地面沉降InSAR监测的关键技术及应用,2017年度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

6. 吴宏安(3/7),InSAR技术在矿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的研究与应用, 2017年度测绘科技进步三等奖

7. 吴宏安(6/7),浙江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平原地区InSAR地面沉降监测,2016年测绘科技进步三等奖

8. 吴宏安(2/11),利用时间序列卫星InSAR技术监测高铁路基沉降,北京测绘学会,2015年度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


上一篇:范强
下一篇:陈良
常用链接

中国•阜新•77779193永利(中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